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在绵阳校区举办科学家精神教育系列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展“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1周年”主题教育讲座,第二部分是为期20天的“两弹一星”精神教育进校园陈列展。10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绵阳校区教师和460余名学生参加活动。
主题教育讲座由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宣讲团担任主讲。宣讲团成员首先以朗诵叙事长诗《铸剑》拉开讲座序幕,他们充满深情、细腻入微的表演,将“两弹一星”功勋为代表的科学家面对技术封锁时的坚毅、长期与家人分离的隐痛、以及成功突破时的热泪,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勾勒出科研工作者在漫漫黄沙中铸就国之重器的壮阔图景。这种“戏剧+沙画”的沉浸式表达,让观众在视听交融中真切触摸到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脉动,激起了现场观众的情感共鸣。

宣讲团朗诵表演
接着,两弹城博物馆特级讲解员范恒作《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宣讲。他以今年九三阅兵首次集中展示中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为切入点,引出了“两弹一星”研制的历史背景,并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和鲜活的感人故事,解读了“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成长路上的三次思想跃迁,回顾了那群青年学生当年在荒漠书写科研传奇的艰苦岁月。范恒的讲解,形式多样,情感饱满,引人入胜。讲解过程中,他用四川金钱板表演艺术形式演绎“原子弹是算出来的”的奇迹;他带领师生诵读西南联大校歌《满江红》与王昌龄的诗《从军行》,感受当年青年科研者奔赴草原、扎根三线的热血豪情。跟着范恒声情并茂的讲解,现场师生仿佛回到了那个热血奔腾的年代,更加真切感受到青年科研工作者身上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更加深入理解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范恒主题宣讲

范恒主题宣讲
现场共唱红歌《歌唱祖国》。伴随着激昂的旋律,现场师生齐声歌唱,歌唱祖国壮丽山河,歌唱祖国繁荣昌盛,歌唱时代英雄辈出,歌唱人民砥砺奋斗,歌唱青年践行使命。“两弹一星”精神是激励当代青年的精神源泉。范恒希望同学们以先辈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勇挑重担。

师生共唱《歌唱祖国》

部分师生合照
讲座结束后,师生共同参观《搞不出“两弹” 我死不瞑目—聂荣臻与中国“两弹”伟业》主题展。聂荣臻元帅是中国“两弹一星”研制和试验的直接领导者,为“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一张张图片呈现了聂荣臻元帅不同时期的风采,一段段文字介绍了他在“两弹”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直观展示,师生对聂荣臻元帅以及“两弹”伟业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伟大事业背后的艰难困苦与突破创新。

校园广场主题展

学院教师现场讲解

学生现场观展
此次科学家精神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深情朗诵、主题宣讲、参观展览、课后研讨等多元形式,挖掘红色科技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院将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强校地合作,把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工作,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勇立时代潮头,以砥砺奋进之姿,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余舒雅 邓海霞
摄影:罗颖 元睿响 王孜逸
一审:邓海霞
二审:陈丹丹
三审:丁灵芝
2025年10月16日